5月中下旬第八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今年的會議規格超出以往,七位常委除一人出訪外,其他人盡數出席,可見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會議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關系中華民族的“千年大計”上升至“根本大計”。在大會中更是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目標,一是在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二是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
保護環境工作在我國已經開展了多年,從1973年的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的開始到今年的第八次會議,環境保護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但是在上個世紀到本世紀初,我國一直處于經濟高速騰飛的時期,環境保護工作則跟不上步伐,這對于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都是必經之痛,60年前“霧都”倫敦和今天的中國何其相似。上世紀的倫敦由于大量燃煤造成了嚴重的二氧化硫污染,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就有1.3萬人死于呼吸系統并發癥。以史為鑒,倫敦之痛不能再次上演,我國也各個城市中打響了禁煤之戰。在我國煤儲存量是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都需要依賴進口,用石油和天然氣代替煤能源在當下是無法實現了,能源多元化結構是目前優選擇。
生物質能源是一種古老而又新型的能源,古老是因為這種能源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而且在人類出現時就被當做燃料使用。新型則是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再次加工利用,大大減少了傳統燃燒方式帶來的污染。生物質燃燒機則是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助燃設備,面對這生物質成型燃料屬不屬于高污染燃料這模糊不定的身份,給生物質燃燒機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因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生物質燃燒機未來的發展在其廢氣處理方面需要加強改進才能被廣泛的使用。